新闻资讯/正文
聚力计划丨共赴一场社区里的自然之约
作者: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    时间:2025-07-09 15:52

炎炎夏日,暑气蒸腾,但这丝毫抵挡不住金杨社区 20 组亲子家庭的热情。“聚力计划:发现植物 —— 社区里的自然课堂” 正式启动,一场以真实问题为导向、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自然探索之旅,在室内的思维碰撞与室外的自然探秘中,为大家带来了别样的夏日体验。

微信图片_20250714153659_副本.png

室内共学:在讨论与协作中,搭建亲子共学网络

社群共学环节,20 组家庭齐聚一堂,在 AMY 老师的引导下,一场以 “如何成为一名植物学家” 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热烈展开。这种让孩子们带着真实问题去思考、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家长们也化身为孩子的伙伴,与他们一同头脑风暴。

小组里,有的孩子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家长在一旁认真倾听,时不时递上一句引导:“那你觉得成为植物学家,需要具备细心这个品质吗?” 有的则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列要点,分工合作准备上台分享的内容。小组讨论结束后,孩子们轮流上台介绍成果,稚嫩的声音里满是自信,台下的家长们纷纷投去鼓励的目光,掌声此起彼伏。

微信图片_20250714153734_副本.jpg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紧密的室内共学网络悄然建立。不仅是亲子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大家分享着各自的思考角度,借鉴着彼此的想法,让学习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变成了一场集体的智慧碰撞。这种共学网络的建立,正是这种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之一,它让学习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成了多元的互动与协作,让孩子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微信图片_20250714153757_副本.jpg

随后的专家点评环节,《发现植物》的联合作者、复旦大学的裴鹏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大为赞赏。他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宝贵的建议:若想从事植物研究,既要多读书学习植物基础知识,也要做好吃苦准备,多去大自然观察实践。这些话语,不仅为孩子们指明了方向,也让家长们对孩子的自然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共学网络的深度。


室外探索:在社区自然乐园里,亲子共赴自然之约

室内的思维碰撞告一段落,大家期待已久的户外自然课堂如约而至。这正是将理论思考延伸到真实自然环境中的关键一步,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孩子们握着笔记本,在家长的陪伴下穿梭于社区的绿荫间。他们时而驻足观察,时而与家长低声交流:“妈妈,你看这株酢浆草的叶子好奇特呀!”“爸爸,帮我看看这是不是老师说的车前草?” 家长们耐心地回应着孩子的疑问,和他们一起用相机拍下植物的模样,用画笔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节。鱼腥草、酢浆草、车前草、广玉兰、狗尾巴草…… 这些平日里常见的植物,在亲子互动的探索中变得鲜活起来。

微信图片_20250714153818_副本.jpg

裴老师则以 “空心莲子草” 为例,向孩子们和家长们科普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孩子们听得认真,家长们也不时点头,在实践中共同学习新知识。这种亲子间的互动,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也让家长重新审视了身边的自然环境,让社区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乐园。


这场社区里的自然课堂,通过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思考、在实践中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室内的讨论中学会思考与协作,在室外的探索中深化对自然的认知。而亲子家庭的互动,更是让这场自然之旅充满了温暖与意义。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亲子情感的升温,让社区真正成为了一个连接家庭与自然的美好课堂。



微信图片_20250714153824.png

“聚力计划”——精准链接资源,赋能社区民生。“聚力计划”是由上海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搭建的创新平台,旨在精准匹配社区需求、基金会资源及社会组织服务能力,通过构建“需求精准匹配—资源动态整合—成效追踪评估”的全周期服务链条,汇聚社区需求、链接基金会资源、激活社会激活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推动民生服务精准触达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