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正文
友伴成长计划 | 阅读,让亲子关系会“生长”
作者: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    时间:2025-06-17 15:24

微信图片_20250714150618_副本.jpg

导语:阅读长廊里的亲子同频时刻

“妈妈,你看这个竹简上的字和我们课本里的好像!” 在上图东馆的穹顶下,一个孩子拽着家长的手,指尖轻轻划过文献展柜。这样的对话,正在金杨少年 “友伴成长” 计划的最后一期活动中悄然发生。这场由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与泉蒙阅读联合发起的 “行走阅读” 活动,不仅是一场探索未来阅读的旅程,更是一次让亲子关系在书香中深度联结的奇妙冒险。

微信图片_20250714150632_副本.jpg

一、时空穿梭:亲子共探阅读千年史,触摸文明传承的温度

当古籍成为亲子对话的 “翻译官”

在七楼馆藏精品馆,亲子家庭化身 “文明探索者”,穿梭于古代写本、活字雕版与地方志书的展区。家长们蹲下身,指着碑帖拓片上的文字给孩子讲历史故事;孩子则拽着家长跑到电子交互屏前,兴奋地演示 “活字印刷” 的动态流程。“你看,这张明代刻本的纸比我们作业本薄多了!” 一个男孩把书页的纹理指给妈妈看,孩子鼻尖几乎碰到展柜玻璃 —— 此刻,泛黄的纸页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串联起亲子好奇心的桥梁。

从甲骨到数字屏:在对比中看见彼此的认知火花

三楼 “邂逅,不止是书” 主题展里,竹简的粗糙纹路与电子书的流光屏幕形成奇妙对比。有妈妈惊讶于孩子对活字印刷的熟悉:“他平时不爱看历史书,却能对着雕版讲出毕昇的故事!” 而孩子们则拉着家长体验电子绘本的互动功能,反过来当起 “小老师”。这种 “代际知识互换” 的瞬间,让家长突然意识到:阅读的边界正在孩子的世界里无限延伸,而亲子共学,正是打破认知壁垒的钥匙。

微信图片_20250714150637_副本.jpg

二、思想碰撞:未来书架前的亲子共创,让思辨成为联结的密码

 “当 AI 读完上图书库,我们该读什么?”—— 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家庭辩论

在通志馆研讨室,一场关于 “未来阅读” 的头脑风暴正在上演。孩子抢着发言:“以后书里会有香味!比如讲到美食就飘出烤面包味!” 爸爸们则提出:“数字技术能让我们‘走进’历史场景,和孔子对话。” 而当叶子老师抛出 “AI秒读全书,人类优势在哪” 的问题时,一位妈妈突然握住女儿的手:“你刚才给我讲绘本时,会加很多自己编的结尾,这就是AI学不会的温度啊!”

亲子阅读行动计划:从共识到行动的温暖契约

活动最后,每个家庭都制定了专属计划:有的家庭要开展 “每日15分钟互讲绘本”,妈妈负责读文字,孩子负责画插图;有的爸爸掏出手机,和孩子一起用AI生成个性化书单,约定 “每读完一本就写亲子书评”。一位妈妈偷偷告诉工作人员:“儿子以前总嫌我讲故事老套,今天他主动教我用平板查历史背景,我们俩像同学一样!”

微信图片_20250714150647_副本.jpg

三、亲子共创:在行走阅读中,重构 “双向教育” 的美好图景

那些比知识更珍贵的 “阅读副产品”

当家长们蹲下身听孩子解读甲骨文,当孩子牵着父母的手穿梭在书架间,这场活动早已超越了 “阅读” 本身。有妈妈在反馈中写道:“平时辅导作业总吵架,今天我们一起猜古籍里的通假字,他居然主动说‘妈妈你懂得真多’。” 而孩子们在分享中也提到:“和爸爸一起找电子书彩蛋时,发现他不像平时那么严肃了。”

微信图片_20250714150655_副本.jpg

阅读作为亲子关系的 “生态重建者”

项目理念 “阅读中思考 - 行走中体验 - 服务中学习 - 分享中改变” 正在悄然应验。当亲子共同触摸竹简的粗糙、争论纸质书是否会消失、合作制定阅读计划时,他们不仅在探索未来阅读,更在完成一场关于 “如何相爱” 的教育实验 —— 家长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孩子懂得在分享中传递观点,而阅读,正是这场双向奔赴的温柔介质。

微信图片_20250714150704_副本.jpg

结尾:你的书架,藏着孩子未来的模样

从粘土甲骨到数字洪流,阅读的载体在变,但亲子共读的本质从未改变 —— 那是一次次弯下腰的倾听,是一场场没有输赢的辩论,是将 “我” 变成 “我们” 的魔法时刻。或许未来的书架会充满科技感,但此刻我们埋下的种子早已注定:当阅读成为亲子间流动的语言,教育便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714150709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