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更新4.0#
从参与式规划到协同式营造
社区,是一个不断经历新陈代谢过程的生命体。以不断地建设与改造为更新手段,老旧的社区正被赋予新的活力。
自2019年起,从金杨社区亲瓶菜园项目迭代升级而来的金杨社区微更新项目,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环保种植,走向社区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规划、协同式营造,从而实现社区环境公共服务与社区治理的双重发展。
金口三居现有居民1576户,主要以1990年代动迁安置人员为主,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外来租赁户较多。近年来,小区环境杂乱、蚊虫乱飞、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单一等诉求以及居民社区归属感低、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成为社区基层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一情况,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与居委协同合作,聚焦街道打造“精品城区”为主线,立足居民诉求居委需求,以打造“共享花园”项目为抓手,集聚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参与公共空间微改造等社区治理与服务,唤醒居民主体意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聚焦居民诉求 “参与式规划”集群策
“楼道口的绿化带经常有人私自种植乱施肥,臭气熏天,蚊虫乱飞,我们都不敢下楼。”“草木过于茂盛杂乱,能否更换一些花卉种植。”原本是为了美化小区环境而设立的绿化带,却成为困扰金口三居居民生活的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
在得知这些情况后,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与居民区携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居民意见征询等形式,充分掌握居民们对社区环境、社区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经过全面的梳理,并从大部分居民反映的“小区草木杂乱、景观效果欠佳;小区内可供儿童学习自然知识和户外运动的区域较少”等问题入手,以社区的175平米左右的一片绿地作为试点,开展以“童趣微花园”参与式营造为主题的公共空间“微改造”,培养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
图-居民议事会
基金会与居民区一起先后召开了3场居民议事会,让社区居民、党员志愿者与物业、业委、爱心企业代表以及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等相关方一起充分参与改造设计讨论,通过有效的互动商议凝炼出共同的“需求”,并进一步形成打造更新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社区居民都成为了社区治理、美好生活的“主理人”,居民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得到了充分释放。
链接社会资源 多元主体参与聚群力
共享花园的营造管理需要资金支持、专业指导和团队力量,三者缺一不可。
为此,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充分发挥资源链接平台的作用,引入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募集周边爱心资源筹措更新资金,助力居民区组建社区居民志愿队伍。通过微小改造和广泛参与的方式,将社区景观、居民休憩和科普教育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互动的剧场。
在专业团队的带领和辖区物业的助力下,以社区居民为主的微花园志愿者完成场地清理、花卉种植等营造活动,居民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参与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邻里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凝聚社区居民 协同式营造谋发展
童趣微花园打造初步完成后,如何让这一社区公共空间发挥最大效能成为摆在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和居民区面前的问题。为避免出现以往社区共享花园后期维护难的情况,基金会在项目设计中融入具有参与性和交流可能的园艺耕种、群体团建、儿童游戏等内容。通过开展种植区域居民认领的活动,鼓励社区里的全职妈妈、种植爱好者认领种植维护。以协同式营造的方式,以微花园为平台,为社区提供互动交流活动的载体,不仅将孩子们相连,也让大人们相连。
图-改造前后对比
首期,居民黄叔叔把自家种植的盆景搬到了微花园。正如他所说的,“这些盆景,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不如放到花园里大家一起欣赏。更重要的是,这个花园大家自己动手做的才会更珍惜,对工程队直接做的,可能就不会当一回事了。”通过共同生产和集体行动所营造出的主人翁精神、自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以及孕育出的公共意识和解决公共问题的技能,必将为社区自治和善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今,走进金口三居新建成的“童趣微花园”,鲜艳的花朵,绿色的植被、富有童趣的动物玩偶搭配四周白色的围栏,小小的空间满是生机盎然。小步道上来往散步的居民们纷纷驻足欣赏,称赞这个“口袋花园”真不错,让人赏心悦目,连小区的颜值都提升了。
不搞“大动作”,不动“大手术”,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巧用“绣花”功,“创意”点亮的不仅是小区角落,还有群众的幸福感。今后,金杨社区公益基金会将继续构建“党建引领、政府指导、社区搭台、基金助力、居民自治、社群赋能、周边联动”的社区治理“同心圆”,营造更精致、更生态、更宜居的社区新场景。